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迸发磅礴力量
【 字体:

2024-03-06 10:11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温笑寒

  “青海人民已经习惯蓝天白云、碧波荡漾的好环境,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庆民与记者分享自己的调研感受。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体人民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创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围绕如何激发全体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美丽中国建设行稳致远,代表委员们讲实践、谈经验、说思路。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贯奠定基础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场全社会行动,而行动的前提便是每个人能够深入理解、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达到如此效果,必须首先形成思想自觉,而途径无外乎两种:教育的培养和文化的浸润。

  在山东省,一场“五进”活动正全面展开。依托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机关志愿服务队,活动面向社会各界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学校、进村居(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教育,山东不是个例。重庆市推进“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水平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宣讲,组织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前往区县、市级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宣讲;江苏省举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策划“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第一课”,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得更全面、更透彻。

  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看来,形成生态自觉加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近几年,我们从学生教育、教师培养、学校氛围三个层面持续抓好全省学校生态环境教育。”

  钟承林介绍,四川省持续开展“环境日校园活动周”、生态文明教育骨干教师专题调研、生态环保小标兵评选、美境行动环保小课题申报、生态文明优质课展评等系列活动,累计培训环境教育骨干教师超万人次,辐射带动21个市(州)2300余所学校5800支队伍参加环保小课题申报。2018年起在全国率先打造环境教育资源共享库,依托官网开发交互程序,对公众免费开放,极大地消除了环境教育信息的壁垒,线下生态环境精品课程进校园活动目前已走进全省18个市(州),累计覆盖师生近7000人次。

  与之相应,其他省市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生态环境法律宣传及生态文化教育:陕西省委组织部组织全省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标准培训;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汝村挖掘传统生态文化,将保护生态纳入村规民约;河南省郑州市打造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展现中原魅力……

  繁荣生态文学、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23年5月,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出台后,各部门、各省市纷纷行动,推动生态文学研究和创作走深走实:山西省率先召开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座谈会,吉林省举办“大地文心·生态吉林”全国知名作家吉林行主题采风活动,广东省深圳市颁发第四届“大鹏生态文学奖”。

  一场场座谈研讨、一次次采风创作,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交流得以加强。“如今的生态文学把握时代脉搏,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红枫说。

  这些宣传教育、文学作品针对不同群体,方式各异、内容不同,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点滴之间入脑入心。

  加快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今年两会带来一份关于“禁塑令”的建议。

  经过调研,他发现随着民众环境意识日益增强和可降解塑料等产业快速发展,禁限塑工作的基础越来越扎实。为此他建议,加大“禁塑令”执行和监管力度,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进一步完善可降解产品标准体系,支持可降解产品的回收和处理。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生活方式绿色化既能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能倒逼发展方式实现转型。

  不仅是禁限塑,更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正在实践中不断推广:

  河南邮政在做好包装减量的同时,又在加强循环使用上下功夫,推广可循环封套、可循环包装袋、可循环包装箱(盒),加大可循环包装使用力度;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不断完善城市慢行系统,选取环境静谧、绿化密度大的区域,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塑胶跑道、健身休闲步道,完善慢行系统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增强绿色低碳出行吸引力;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打造民宿餐饮低碳品牌,引导民宿、餐饮形成绿色经营方式、提供绿色服务产品、营造绿色消费环境……

  绿色快递、绿色交通、绿色旅游,以及更多的绿色规划、绿色消费、绿色建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正体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要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还要建立各类机制解决消费者意愿不强、消费能力弱等问题,鼓励社会公众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于是,河北省涉县推行反餐饮浪费积分卡制度,倡导“光盘行动”文明新风尚;北京市推出碳普惠平台,公众完成注册后低碳出行即可实时获得碳减排量,获得的减排量既可用于植树、修桥等公益性活动,也可在平台上兑换购物代金券、视频会员等;江苏省南京市培育一批行业标杆企业,推动企业研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党委副书记关志杰说,如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绿色生活已成风尚。

  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

  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动员全体人民一起想、一起干。

  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作为一项长远化的工作,不断扩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阵地,不断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介绍,目前广东省已有256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03处国家级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每年接待公众参观近千万人次,向公众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环境科学知识。“这些宣传阵地,其身临其境、有的放矢的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徐晓霞高度评价。

  近些年,公众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热情越来越高,志愿服务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山东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进家庭“五进”宣讲活动,全力提升沿黄群众守护黄河生态共建共享意识;

  浙江省宁波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打造“甬有生态”亲子课堂,通过大手拉小手的志愿服务活动,把专业的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

  河南省周口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组建生态护河志愿者骨干队伍,开展大型护河活动167次,共清理转运杂草、枯枝、白色垃圾及漂浮物1800余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宣讲、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普及、生态环境社会监督……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中,用“志愿红”的力量绘就保护生态环境的“同心圆”。许庆民认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陈红枫认为让社会公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同样重要。“应不断完善环境信息披露,为社会公众监督生态文明法规制度的落实情况创造条件、提供途径,通过全民监督推动各级政府和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部门、各类社会主体依法履职尽责。”陈红枫说。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每个人都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以实际行动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