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黑臭水体逐年减少 又见鱼虾跳白鹭飞
【 字体:

 2020-09-18 10:11  来源:广州日报

0123.jpg

  创建亮点大家数

  广州是一座依水而建、伴水而生、因水而美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工作。

  2017年~2019年,广州黑臭水体连续3年减少;2020年1~7月,广州市未新增黑臭水体,147条纳入住建部监管平台、列入整治计划的黑臭水体已消除黑臭。一条条昔日黑臭的河涌,又见鱼虾欢腾、又现白鹭翻飞,水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赵雪峰

  流溪河清澈见底

  带孩子戏水捉虾

  “从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溪流回来了!”谈起大源支流的变化,在白云区大源村土生土长的徐丽红深有感触:“好像回到了二三十年前,我终于有机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到溪边戏水捉虾了。”

  正值夏季盛花期,海珠湿地迎来了不少观赏菖蒲和荷花的市民。随着周边河涌水质的改善,每年到海珠湿地鸟类种数已超过170多种,白鹭成群翩翩起舞。

  位于珠江新城的猎德涌历史悠久,涌边两岸碧道已经建成,古色古香的石桥、栏杆,两岸的祠堂古建筑等在一湾清水的簇拥下,更见雅致。

  近年来,广州把水环境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黑臭,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流溪河流域89条一级支流劣Ⅴ类数量由46条减少到20条。2019年5月市统计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认为建设美丽宜居花城过程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广州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连续2年获得国家督查激励;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典范在全国广泛宣传……

  河(湖)长制统领 推动城市生态功能系统性修复

  广州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1套机制”为统领,按照网格化治水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的“2套网格”划分落细作战单元,深入“3个源头”治理(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全面实施“4洗”(洗楼、洗井、洗管、洗河)和 “5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城市生态功能的系统性修复。

  目前,全市共落实四级河长3030名、湖长828名,配置网格员18411名,形成了“总河长-流域河长-市级河长-区级河长-镇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网格员)”的多级治水体系。

  今年1~7月,广州市12名市级河长巡河59次,268名区级河长巡河4165次,1020名镇街河长巡河37857次,1865名村居河长巡河187152次。市民对全市治水工作的认知度、支持度和满意度逐年攀升。同时,新建污水管网11161公里,推进141个城中村截污纳管改造;共新(扩)建污水处理厂20座。

  坚持污涝同治 今年治理128个积水内涝风险点

  广州地势北高南低,北靠南岭余脉,南部为感潮河网地带,易受天文大潮、台风雨和风暴潮“三碰头”侵袭。加上高度城市化后,城市大面积硬底化导致雨水下渗能力降低,河、湖、洼地等调蓄空间逐渐被侵占,暴雨径流和河道洪峰流量增大,城市洪涝隐患加剧。

  广州坚持污涝同治理念,统筹水安全和水环境治理。完成珠江堤防达标提升建设182.26公里,占总建设任务的99.68%;2018年梳理出169个内涝风险点,截至今年7月底已完成整治161个;组织开展沿珠江倒灌隐患点排查工作,共排查出168个倒灌隐患点,至2019年5月已全部完成整治。今年对初步统计的128个积水内涝风险点进行治理,截至7月底已完成整治61个。

  大力推进“厂、网、河”一体化管理,成立市、区排水公司,全面整合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实现一体化、专业化的运维管理。今年1月~7月,市、区排水公司共巡查排水设施约27万公里,清疏养护约12796公里,整改溢流问题250处。

  市水务局表示,力争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妥善处置超标准降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的城市治理目标。

  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 建设海绵城市

  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是治理城市内涝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来,广州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编制《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印发实施《广州市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年)》《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29份文件,建立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海绵技术规范体系。同时,出台《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等环节都要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定。

  通过雨水源头减排,实现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全市推广开展“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工程”“水务工程”等588个项目,打造了中新广州知识城、灵山岛尖片区等示范片区建设。

  通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对广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情况进行研究核算,到今年底,预计达标建成区面积可达311.5平方公里,占比23.5%。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