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深化企业主体作用为根本,以更好动员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为支撑,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体系,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番禺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1,同比改善6.8%,全市排名第4,创历史最好水平;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3.91,同比改善7.8%,实现连续三年改善。
一、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
谋篇布局绘蓝图。番禺区委、区政府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城”作为《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印发实施《番禺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广州市番禺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5)》,科学谋划生态番禺建设蓝图。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目标。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印发实施《番禺区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举全区之力决战决胜“十四五”水环境治理。
压实责任谱新篇。2022年7月,番禺区在全市率先出台《番禺区镇街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明确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监管与执法和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等4方面18项考核指标,并将镇街考核结果作为该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生态环境工作负责人的考核和镇街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全面压实基层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效推动镇街党委和政府对辖区生态环境负总责。召开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会议,对考核办法和《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进行解读,基层干部职工生态环境底线思维明显增强。
网格管理聚合力。2022年3月,番禺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实施《番禺区各镇(街)环保员队伍管理工作方案》及考核办法,采取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每位环保员的环境监管岗位职责、监管任务(检查对象和频次等)等,并将考核结果报区政府纳入对各镇街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强化镇街环境保护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和管理,确保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压实到一线、责任落实到网格、污染问题解决在现场。
二、提升执法效能,稳步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
构建三级执法监管工作机制。针对辖区面积大、工业企业多达1.4万家的实际,番禺区通过整合生态环境部门3个执法科、5个环保所以及16个镇街环保员队伍的执法力量,建立污染源分级管理名录,按照管住重点、覆盖次重点、兼顾一般的思路,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资源,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实现污染物“控增量、减存量、强监管、促减排”的工作目标。2022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4238人次,检查企业17119家次,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68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9宗,罚款总额630余万元,移送涉刑案件3宗,刑拘5人。
做好行政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帮助各镇街接住用好29项由镇街实施的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事项,区环委会办公室制定《番禺区镇(街)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员日常工作指引(试行)》和环保员队伍执法联动协调、跟班学习机制,通过厘清工作流程、梳理文书模板、强化信息共享、手把手业务培训等,提高环保员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实施工作方案以来,番禺区各镇街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有了显著提升,2022年,各镇街环保员队伍日常巡查污染源41221个,处理信访案件5459个,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6573个;录入广州移动执法系统环保员检查数据21971条,占全市56%;29项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事项方面,立案73宗,处罚63宗,均排名全市第2。
坚持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和温度并存。施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采取“监管执法重指导、轻微问题促自纠、知错不改抓责改、拒不改正严处罚”的四步执法原则,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强化精准执法,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配合视频监控,红外遥感、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执法方式,落实差异化监管,对正面清单企业减少现场执法,对污染重、风险高、守法意识弱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2022年,共有50家重点排污单位纳入在线监控,定时网络巡控约4万家次,发出整改函80份,无人机飞行81家次,走航监测97天次,减少现场执法检查272家次。坚持过罚相当、惩教结合,对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2022年共指导1239家企业及时改正违法行为并免予立案处理,督促74家被立案的企业改正违法行为并免予处罚,对38宗案件从轻处罚。
三、推动治污升级,夯实生态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
为解决番禺区部分传统产业污染突出问题,压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番禺区以推进企业环保治理设施提档升级为抓手,助力企业算好“经济账”和“环保账”,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2022年,番禺区共有63家企业开展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投资总金额4799.652万元,其中升级改造投资金额最多的一家企业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
一是主动靠前,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对辖内企业已建治污设施的建设运行状况开展深入摸底调查,全面梳理其处理负荷、污染物收集范围、存在问题等情况,邀请专家“把脉”解决企业治污技术难题,提供环保发展思路,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治污难题。
二是精准帮扶,提升企业治污水平。针对“楼企相邻”引发的投诉热点,积极与相关企业加强沟通协调,精准查找问题,组织专家实地帮扶指导,顺利推动相关企业对环境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切实改善周边生态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实现“政企民”三方共赢新局面。
三是跟踪服务,引导企业深入减排。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的保障作用,利用专场宣讲会、领导带队走访等多种方式,积极向企业宣讲相关政策广泛动员;对符合条件且有意向的企业,组织技术骨干“一对一”全程跟踪帮扶,指导企业完成申报,推动企业开展大气污染物排放深度治理,保障区域环境容量要素。
四、共建美丽番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2021年7月,番禺区正式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围绕生态空间、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等六大领域,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工作深度融合,以创促建、以点带面,一体化推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强化新闻宣传,充分展示番禺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政策举措和成效,推进生态文明理念传播。2022年,番禺区多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报道获多家新闻媒体发布转载,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22篇,番禺日报头版头条5篇,中国环境报刊发《广州番禺区实施镇街生态环保责任考核》。精心开展环保主题活动,通过,在番禺日报刊登“六五世界环境日专版”、举办“携手同绘生态画卷,共建清洁美丽番禺”主题宣传活动、校园专场环境监测设施公众开放日等,动员社会公众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共建生态文明。
下一步,番禺区将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