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示范样板 > 智慧治理
“外来物种”入侵?广州检察在行动
【 字体:

2025-02-18 14:50 广州市检察院

  近年来,红火蚁、福寿螺、薇甘菊等外来物种传入呈现高变异和快速蔓延风险,严重影响本地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广州市检察机关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深入开展防控红火蚁等外来物种专项监督,以精准监督助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以来,全市共立案办理防控外来物种相关案件71件,制发检察建议24件,与行政机关磋商42件,推动相关行政机关投放灭蚁药物57.18吨,清理水浮莲9858平方米。

  一、广开信息渠道,拓展线索来源。一是扩大公众参与。通过线索征集发现外来物种分布情况及高发区域,采取实地巡查等方式,全方位排查可疑线索。从化区检察院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之红火蚁线索征集公告”,号召群众及时提供身边发现的红火蚁线索。白云区检察院通过调取分析12345政务服务平台相关数据、咨询“益心为公”志愿观察员等途径,收集关于红火蚁等外来物种分布的线索。增城区检察院在各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设立的公益诉讼联系点,收到人大代表反映“辖区某村红火蚁多,导致耕作不正常及伤人”线索,核实发现红火蚁巢穴多处。二是注重因地制宜。将外来物种防控监督工作与本地已开展的专项工作相结合,促进提升办案质效。黄埔区检察院结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在加大高标准农田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办案力度的同时,同步排查外来物种防控情况,推动相关行政机关防控福寿螺入侵农田3587亩,保护禾广丝苗、粤芽丝苗等十多个优质水稻品种。番禺区、南沙区检察院在落实红树林保护专项监督过程中,将薇甘菊、三叶鱼藤等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作为监督重点,立案办理相关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督促相关行政机关采取措施及时清理。

  二、加强检政联动,形成保护合力。一是创新工作机制。黄埔区检察院设立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诉讼检察官,推动相关行政机关在春秋两季红火蚁防控的关键期,组织专业防控技术单位,发动镇街、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和森林公园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展全区林地红火蚁的监测普查和统一防控工作。天河区检察院深化“检察监督+行政执法”衔接机制,开展“回头看”时邀请行政机关派员一同前往办案现场,针对天河公园西门附近草坪出现多处红火蚁窝问题,开展现场调查工作。二是创新工作形式。荔湾区检察院以个案办理推动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病虫害、水生动物等3个普查条线,制定下发普查方案,多方协同开展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南沙区检察院组织召开红火蚁防控公益诉讼圆桌磋商会议,推动相关行政机关加强协同,形成履职合力。增城区检察院针对红火蚁问题,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磋商会,并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书推动行政职能部门出台《关于印发2024年增城区红火蚁统一防控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累计提供红火蚁防控药剂2.05吨,扑灭红火蚁蚁巢6318个,防治面积约9303亩,发放宣传资料920份。该院相关经验做法《广州增城:阻击红火蚁入侵》获《检察日报》刊登报道。

  三、借助专家智慧,提升办案质效。一是拓宽知识边界。白云区检察院邀请具有红火蚁灭杀专业知识的志愿者、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办案,前往已在防控范围内的红火蚁蚁巢、分布区域等进行现场学习,全面了解红火蚁防治情况、属地管理落实情况及危害程度等,有效提高履职素能。二是提供智慧支持。南沙区检察院在办理黄阁镇小虎岛等区域红树林保护案件过程中,邀请权威红树林研究和管理机构专家共同参与调查,鉴定入侵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品种,发表红树林生态功能和物种多样性保护专业性意见,并针对性地提出红树林修复方案和后期管养护计划。

  四、开展群防群治,推动长久保护。一是注重跟进监督。白云区检察院针对白海面湿地公园内大量红火蚁出没的问题,通过监督办案推动有关行政机关完善湿地、林地等区域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防控体系,并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回头看”活动,工作成效获得充分肯定。天河、花都等区检察院定期前往外来物种入侵高发区域现场开展“回头看”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定期监测、巡查、管护工作,确保有效防控,实现常态化保护。二是强化普法宣传。黄埔、南沙等区检察院注重发挥群防群控和普法宣传,通过前往重点防控区域,发放宣传资料,向当地村民进行外来物种防控宣讲,提高村民对外来物种的认知和防控能力。

  

(广州市检察院)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
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