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6 09:18 广州市检察院
【导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设计。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二者的有效衔接,可以实现功能互补,推动修复受损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释放出“1+1>2”的治理效能。
【正文】
近五年来,广州市检察机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践行“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理念,围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坚持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作配合、信息共享,为广州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贡献检察力量。
一、发挥检察职能,助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
全市检察机关共积极参与支持赔偿磋商案件6件,主要通过线索告知、协助调查、参与磋商等方式助力赔偿磋商工作开展,取得较好效果。如黄埔区检察院在办理方某强、陈某伟、陈某洪等人非法占用农用地一案中发现,涉案50余亩耕地被损毁、矿产价值损失达807万元的问题,可能符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情形。该院及时将案件线索告知区主管部门,推动其开展磋商,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复耕,确保受损农用地得到有效修复。又如在办理某皮具护理公司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措施造成大气环境损害一案中,市检察院积极参与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磋商会议,并当场发表法律咨询意见,为案件达成赔偿协议以及后续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法律支撑。该案系广州市首例涉大气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案件,具有开创性意义。
二、注重智慧借助,提升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质效
在监督办案中注重借助外脑,不断为公益诉讼工作提供智慧支持。市检察院函请生态环境部门协助选派行业专家学者,组建市检察院公益诉讼专家库,及时为办案工作提供专业支撑。如在市检察院办理的诉广州某环保公司、广州某检测公司、徐某某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中,生态环境部门协助组织专家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并出庭,为案件高质效办理夯实基础。该案获评“两高”联合发布的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2023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件”等。各区检察院也积极与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业务交流,推动公益诉讼监督提质增效。如从化区检察院依托与生态环境部门合建的全省首个环境公益诉讼联合检测实验室,强化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从化区检察院与生态环境部门合建环境公益诉讼联合检测实验室
三、加强机制建设,共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格局
在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的意见》出台之前,广州市检察机关就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工作机制。2021年,市检察院与市生态环境局签订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围绕线索衔接、案件磋商、案件诉讼、生态环境修复等具体事项作出相关设计,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的衔接协作提供有效指引。在此基础上,各区检察院与区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如越秀区检察院与区生态环境部门签订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衔接的实施办法;黄埔区检察院与区生态环境等部门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联签机制;番禺区检察院与区生态环境等部门签订生态环境修复司法协作机制,做实做细生态环境修复工作。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的《意见》出台后,广州市检察机关及时向市生态环境局征求意见,联签新的实施意见,持续创建有效的协作机制。
番禺区检察院与区生态环境等部门签订生态环境修复司法协作机制
黄埔区检察院与区生态环境等部门联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机制
(广州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