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7 16:20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 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 人大代表意见建议 公开听证
【要旨】
检察机关在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设立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听民声、集民意,有效延伸公益诉讼检察触角。通过“代表意见建议+检察公益”的方式,检察机关紧密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所盼,凝各方之力,推动外来入侵物种红火蚁防控工作走深走实,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基本案情】
2023年7月,辖区人大代表在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联系群众过程中,有群众反映村社存在红火蚁影响耕作和伤人等情况,人大代表随即向相关部门提出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的意见。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增城区院)在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走访时了解到上述情况后,迅速展开调查核实,发现相关部门虽采取了防控措施,但在该村农田附近又有多处出现红火蚁巢穴。红火蚁系外来入侵物种,危及原发地生物多样性,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红火蚁若防控不当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调查和督促履职】
线索发现。在通过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收集到人大代表意见后,增城区院为全面了解情况,发函至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通过12345热线平台收集辖区红火蚁等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线索。经对线索的深入研判,增城区院列出了问题清单,初步锁定了辖区红火蚁数量增多的范围和区域,并先后到辖区部分镇街的农田、公园、城市绿化带等地点走访调查。检察官“带着案件”走进村居,面对面与村民沟通,村民向检察官详细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红火蚁的袭扰,造成身体伤害及耕作受到影响等情况。检察官在群众带领下走进了绿野田间,在养殖场、农田、草地上排查蚁穴,部分群众还向检察官展示了平日扑灭红火蚁的方式方法以及所使用的药剂药饵。检察官一一记录上述状况,摸清了红火蚁蚁巢特征、集居痕迹等特性,并了解到日常扑灭和防控的主要方法和工作状况,累计排查发现红火蚁巢穴50余个。
诉前磋商。为进一步凝聚各方公益保护合力,增城区院依法开展红火蚁防控行政公益诉讼专项监督,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红火蚁防控行政公益诉讼磋商会议,有效厘清职责、凝聚各方共识。会后,增城区院依法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其依法履职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
检察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高度重视,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关于印发2024年增城区红火蚁统一防控行动方案的通知》等工作文件,在辖区61个行政村探索“灭蚁巢、得红包”全民防控模式,进一步落实农业植物及其产品和苗圃场地的产地检疫,全面强化红火蚁防控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累计提供红火蚁防控药剂2.05吨,扑灭红火蚁蚁巢6318个,防治面积约9303亩,发放宣传资料920份,其中开展农业植物产地检疫4宗、面积11.8亩,涉及种子、荔枝苗、火龙果苗等,确保带土运输的植物和种子不携带红火蚁。
监督结果。收到回复后,增城区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观察员参与公益诉讼检察“回头看”工作,一同到农田、公园及城市绿化带现场查看相关职能部门的整改情况,确认红火蚁扑灭和防控状况的最新进展。经开展“回头看”,志愿观察员对整改效果表示认可。同时,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就职能部门履职情况听取听证员的意见。听证员一致认为相关整改工作已取得较好成效,建议职能部门继续加强红火蚁长效防控。
【典型意义】
公共利益本质上是人民利益,事关民生、关乎民心。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设置在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的作用,通过检力下沉依靠群众,加强公益诉讼线索研判挖掘和调查核实,为诉前磋商和职能部门高效履职打下扎实基础。同时,检察机关紧扣高质效办案的价值追求,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观察员和听证员深度参与到公益诉讼“回头看”办案过程和公开听证会,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新的法治期待,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公开听证会
摸排红火蚁侵害问题线索
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案件回头看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