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示范样板 > 美丽细胞
番禺市桥水道“五水共治” 打造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样板
【 字体:

2024-10-12 16:02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导语】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桥水道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沿岸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也遭受了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番禺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经过综合生态治理,市桥水道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市桥水道流域水质由曾经的劣V类跃升至III类,2024年1-7月,市桥水道大龙涌口断面水质均为Ⅱ类。

  【正文】

  高位统筹,打造水资源集约节约格局。番禺区实施河长领治、污涝同治、水岸共治、协同善治、标本兼治“五水共治”,开展“一河两岸”行动和“百千万工程”建设。采取了系列“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城中村截污纳管改造工作,开展雁洲水(船)闸、龙湾水(船)闸闸坝联合调度和水系连通性工程,完成了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水量调度方案编制。

  多措并举,实现水环境华丽蜕变。番禺区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项目,完成市桥水道流域两岸138个排污口整治,铺设污水管335.56 km,建成前锋、中部、钟村等3座污水处理厂,完成市桥水道公共排水管网“查清修”工作,开展鱼塘养殖尾水治理和河湖周边群养家禽污染整治工作。持续推进“解剖麻雀”系统化治理工作。

  全力以赴,构建水生态安全屏障。番禺区建成优质碧道6 km,生态缓冲带为2.36 km,生态缓冲带比例达到40%以上。开展海绵城市、市桥水道一河两岸建设,构建多样化的堤岸。建成超500亩的草河湿地、莲湖涌湿地和龙湾涌湿地公园,连续42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施多闸联合调度、生态护坡和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重拳出击,构建长效管护新格局。番禺区建立区、镇(街)、村3级河长体系,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番禺区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指挥部,建立“巡检-发现问题-整改”的长效管理机制,打造厂网河一体化信息系统,各个镇街配备水质监测仪,建立水质检测台账,分级分类做好巡河提质和水质管理工作,实现监测数据可视化、预报预警精准化、调度管理自动化,全面提升番禺区水务信息化水平,实现了多项指标实时动态监测和远程控制。

  以水为脉,传承市桥千年文化。千年古邑市桥,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包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番禺十大民间艺术。番禺区沿途打造南山古庙、景观大桥桥下空间、湿地节点、莲湖湿地公园节点、滨水平台、市桥三桥桥下空间等6个景观节点,增设慢行系统,固定区域设置水文化涂鸦。同时,番禺区还依托绿水青山,整合资源,探索农旅资源活化利用的有效路径,深挖水文化,拓宽宣传平台、文化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增强群众就业本领、稳定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让流域百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如今的市桥水道重现了河畔绿意盎然,焕发出水清岸绿、白鹭成群和千年商都的生态异彩。番禺区通过治水拆违唤回了绿水青山,发展美丽经济,加快珠宝、文旅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谋求旅游高质量发展,深挖绿色发展新动能,为千年商都重现宜居宜业宜游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市桥水道水清如镜,一艘小船经过,组成一副天蓝水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站在高处远眺,市桥水道水清岸绿,生机盎然。)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
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