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示范样板 > 美丽细胞
朱村街:“生态+科技+培优+品牌”,打造丝苗米金色产业链
【 字体:

  2024-12-23 15:33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1)案例简介

  朱村街是丝苗米发源地,增城丝苗米的原产地便是位于朱村白水山栖云寺旧址前约2亩的沙质浅脚田,增城也被誉为“丝苗米之乡”。早在清朝,朱村白水山出产的丝苗米就已驰名中外,并成为上佳贡品。丝苗米曾给朱村街农民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但从2004年开始,农民开始向单位产出和效益更高的冬瓜、西红柿、香蕉等经济植物转变,增城丝苗米种植一度下滑近三成。

  为了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城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丝苗米种植面积又重新恢复了稳定。在原产地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杂交育种技术,目前培育出30多个品种,被全国13个省(区)广泛引种。成功打造“增城丝苗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中国丝苗米之乡”荣誉称号。2020年,增城区获批建设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朱村街以朱村万亩丝苗米稻田为核心区,利用万亩田园和白水山的空间生态优势及文化特色,全力振兴“丝苗米种植业+加工业+稻田文旅业”三大核心产业,推动农文旅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主要做法

  一是绿地低碳,打造生态园区。朱村街依托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学推行“低碳八举措”,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开展水旱轮作恢复农田生态环境,回收清理农资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水稻秸秆,鼓励施用有机肥,推广植保无人机作业实施统防统治、水稻精量直播,积极发展冬种绿肥栽培技术。一改传统作业模式,对丝苗米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排碳量和固碳量进行测算,摸清碳汇底数,通过数字农业智慧管控、无人设备等技术,加快实现增城丝苗米碳中和绿色生产模式。

  二是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园区。以创建国家级数字农业发展试验区为目标,大力推广水稻精量旱直播、无人机直播和植保等智能机耕机收技术,建立起5G水稻产业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防控系统和长势监控体系。成功落地业界首个5G丝苗米精准种植项目,实现对增城丝苗米生产各环节的智能感知和精准管理,节省人工成本10%以上,有力带动企业和农民全过程按最高标准种植丝苗米。通过实现以“种植有大脑、生长有智慧、销售有追溯”的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地建设,推进先进农业技术、产品及人才向园区集聚,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或者运用高科技生产高产值的农产品。

  三是注重品种培优,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增城丝苗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培育工作,强化新优品种成果转化和推广种植,先后选育出“增科新选丝苗1号”等30多个丝苗米品种品系。培优壮大以增科1号为代表的增科系列增城丝苗米当家品种,增科新选丝苗1号转化三家企业进行种植1500亩,统一规范种植规程,保证丝苗米质量,2023年晚造增科1号大米产量约30万斤。实施丝苗米种业提升工程,全面推广种植优质增城丝苗米,其中新推广“增科新选丝苗1号”获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被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认定为第三批“广东丝苗米认定品种”。打造“白水山”、“白水磜”、“白水丹邱”等自有丝苗米知名品牌。

  四是打造全产业链融合模式,带动区域产兴业旺。围绕“生产+加工+旅游+营销”全产业链融合模式,将丝苗米产业发展与推进乡村振兴、都市休闲观光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建设免淘米生产线,实现增城丝苗米的智能加工、深加工。深化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建设集稻田民宿、商业街区、农业产业孵化器等业态的乡村振兴会客厅,串联增城丝苗米文化展馆、白水山森林公园、丝苗米发源地景观、七彩澳游3A级景区等文旅资源,打造网红打卡路线,组织开展农民丰收节、稻田之夜、党建团建、教育研学等各类文化旅游活动。2023年接待乡村旅游人数超120万人次。推出“共享农场主”项目,市民通过定制田地,参与到水稻种植过程中,感受农耕生活。每亩定制稻田年收入6800元,是传统种植模式收入的6倍。

  五是重视品牌建设,提高生态产品溢价。增城丝苗米是广州市首个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双地标农产品”。通过建立健全增城丝苗米品质提升管理体系、增城丝苗米全链条标准化体系,全面夯实品牌基础,强化增城丝苗米品牌内涵,加强品牌全面营销推广、推动农工文旅融合等14项工作,形成了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的新三品一标为主线的品牌创建清晰路径。委托南方农村报社执行产业园标识与品牌宣传推广项目,助力将增城丝苗米打造成为增城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增城丝苗米授权企业5个,注册商标28个,种植面积近6000亩。

  六是创新生产合作机制,共享生态农业发展红利。2023年,成立增城丝苗米产业联盟,积极推动丝苗米品种技术研发、行业标准制定、优势区域规划、全产业链标准定制等。建立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构建增城区高质量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发展联农带农种植,推广“八大统一”,通过签订联结协议,订单式生产,改变农户传统的、分散的种植模式。以横塱村为试点,探索推进全街农村农民资源入股新农企经营机制,用股权合作模式建立“农投+村集体+社会企业”利益联合体,以“保底租金+入股分红”分配方式,在确保农民基本收入前提下,共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红利。

  (2)取得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效益。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2.44%,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8%;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朱村街已成功探索走出丝苗米高质生态绿色农业发展路径。

  二是社会经济效益。增城丝苗米作为南方“籼米”代表,品牌价值高达51.5亿元,高端米每斤售价超过100元。2023年,朱村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18.66亿元,核心区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辐射带动30000亩以上,联农带农约8630农户增收,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966元,比2022年增长7.96%。2023年,朱村丝苗米种植基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53.36万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2526万元。

  三是品牌效益。培育的“增科新选丝苗1号”,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2023年广东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增城丝苗米目前培育出30多个品种,被全国13个省(区)广泛引种。

朱村街丝苗米产品1

朱村街丝苗米产品2

朱村街丝苗米产品3

朱村街丝苗米产品4

朱村丝苗米产业图

朱村丝苗米产业图2

朱村丝苗米产业图3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
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