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示范样板 > 绿美生态
高标准建设荔韵公园 引领绿色生态园林新典范
【 字体:

  2024-12-23 14:06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导语

  荔韵公园位于增城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核心区域,位于增城区荔湖街道,区位优势明显。荔韵公园面积约254亩,园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原有山麻黄、黄牛木、土蜜树等树种,改造后补植香樟、木荷、红锥等乡土树种约30种2000多株;目前已监测到白鹭、夜鹭等鸟类几十种。荔韵公园升级改造后生态环境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森林文化效益显著提升,荣获“2023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称号,入选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生态科普宣教点。园区内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不断丰富,满足了人们对回归大自然的向往,又唤起了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

  一、林长先行,高位推动任务落实

  增城区把林长绿美园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来抓,区第一林长、区林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荔韵公园工作,明确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并多次到荔韵公园开展调研和巡林,现场研究部署荔韵公园建设工作,实行挂图作战、建立项目清单,倒排工期,加快化手中的“施工图”为大地的“实景画”。

  二、精心规划,打造多功能分区

  针对不同功能定位进行分区,分为乡土树种科普区、公园休闲区和水鸟保护区。乡土树种科普区凸显园区乡土植物示范基地的核心定位,打造华南乡土植物展示区,提供示范、科普、游览、体验等功能。公园休闲区突出观光游览休闲健身,结合园区内的碧道、缓跑径、智慧运动系统等,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空间。水鸟保护区通过设置监测设施,严格保护该区域白鹭、夜鹭、黑鸢、褐翅鸦鹃等几十多种水鸟,为鸟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觅食空间。

  三、精准施策,创新针叶林改造模式

  结合全省五级林长义务植树活动,科学制定针叶林改造方案,根据林分郁闭度情况,采用水平带状清理方式清除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松树,保留树冠较好、无病虫害的松树以及乡土阔叶树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补植乡土阔叶树种,营造生态自然协调、特色明显的植物景观,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科技引领,开创生态监测高点

  与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合作,建成绿美广东数字孪生示范区,设置鸟类智能一体化监测终端、动物声纹监测仪、自动回传红外相机、林木胸径智能监测仪、水质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等,实现覆盖多空间尺度以及植被生长特性、生态环境状况、湿地水生生物、野生动物(含鸟类)等多要素的资源及生态状况协同监测,科学、准确评估绿美增城生态建设所产生的综合生态效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及多要素融合绿美系统示范。

  五、以民为先,打造生态休闲场所

  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公共厕所、观鸟台、阅江台、五感步道等,完善科普服务功能,设置乡土树种植物铭牌和水鸟科普知识的标识系统,为群众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增强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化升级后的荔韵公园增加了入口景墙、观鸟台、阅江台,增加了杜鹃、银合欢、黄栌、紫薇等花卉登山径,以及五感步道、滨江立体碧道等不同的休闲路径,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林业、探索自然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六、科学管护,巩固绿美建设成果

  健全示范点管理制度,优化管护机制。通过设立林长制公示牌,落实林长责任。依托“增城林长APP”“巡林APP”,创新探索“林长+义务植树”长效管理模式。邀请专家“远程问诊+现场把脉开良方”,通过精准把控淋水、加强除虫杀菌、做好土壤改良等工作措施,为树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定期开展无人机巡航,建设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全天候精准监控和可追溯保护。自荔韵公园优化提升以来,保护体系日臻完善、监测机制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近期,通过布设的红外相机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珍稀物种频频现身,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为它们的繁衍和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
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