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10:36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参与活动的“小小”志愿者们现场合影
指导老师现场示范如何打捞底泥
现场用镊子分拣淤泥寻找底栖动物
“小小”志愿者们认真记录观察到的底栖动物
“小小”志愿者们现场分享活动感受
4月19日至20日,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30组亲子家庭在广州市荔湾区大沙河湿地化身“生态侦探”,通过采集蜉蝣幼虫、水蚯蚓等底栖生物,用科学手段为湿地水质“体检”,底栖动物数据将纳入“智慧湿地”监测系统,为湿地的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变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
会“说话”的底栖生物:水质优劣有迹可循
“水蚯蚓在脏水里活得滋润,但蜉蝣幼虫可是‘洁癖患者’,只在清水里安家。”专业导师向志愿者们深入浅出地讲述湿地对地球生态的深远影响,作为湿地的关键元素,水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湿地生态的好坏,底栖动物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小生物,可作为水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如同默默的“水质质检员”,能帮助我们直观地跟踪监测湿地的水质变化。
小手拨开淤泥:孩子们发现微观世界奥秘
孩子们在家长们的陪伴与指导下,拿出伸缩捞网、标本盒、分拣盘、镊子、手套等工具,小心翼翼地使用小网子随机捞取湿地水底的淤泥,将采样淤泥放置在白盘里,用镊子分拣淤泥寻找底栖的动物,他们仔细观察底栖动物的种类,认真记录每一个数据,或团队合作,或围在导师身边,眼神中满是好奇与专注,对大自然的奥秘展开了一场探索之旅。
从围观到参与:全民监测网络雏形初现
孩子们通过将记录与对照表逐一比对,结合数量分析结果,初步掌握了大沙河湿地的水生态现状。随后,他们充分发挥创意,将成果精心制作成科普手抄报,在公园驿站进行公开展示,向游客传播水环境保护知识。此次活动秉承培养“公民科学家”的理念,不仅让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生态环境保护的种子,推动他们从旁观者变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
下一步,荔湾区大沙河湿地将持续开展常态化水生态监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整合周边学校、社区志愿服务力量,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治理新格局,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荔湾建设,助力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工作。
此次活动为荔湾区2025年世界地球日研学活动暨“活力湾区 新彩广州 志愿全运”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新彩广州全民志愿行动系列活动,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志愿者部和综合部指导,市环境保护宣教中心、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广州文化公园(荔湾区公园管理中心)、荔湾区规划资源分局(区林业局)联合主办,广东省珠水云山自然保护基金会承办,荔湾区荔广实验学校积极支持参与。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