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MB2C93184J/2024-00738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成文日期: 2024-05-27
名称: 保护生物多样性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从化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5-2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保护生物多样性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从化

发布日期:2024-05-27  浏览次数:-

2024-05-27 16:01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作为湾区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广州市大都会区北部的自然生态空间,从化区拥有山、水、林、田、湖等类型自然生态系统,丰富的生态资源与独特地貌为广州珍稀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近年来,从化区坚定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多措并举推动各项生态系统保护提升,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从化。

  规划先行 保护生物多样性长治长效

  从化区将规划制度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强有力抓手,通过建章立制为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强后盾和保障。《从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3—2024年)》以六个方面33项具体工作任务,全方位统筹发改、教育、水务、农业农村、林业园林、规划资源、生态环境等战线力量,保护生物多样性长治长效。

  高标准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改善优化流域水环境情况,每月开展流溪河从化段及56条一级支流水质监测,厘清污染现象源头。多年来,从化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流溪河良口国考断面、流溪河山庄国考断面及流溪河水库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为水生物提供良好栖息环境。

  高要求落实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保护野生植物生境,首创“林长+检察长”机制,印发《广州市从化区“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形成林业资源保护监管合力,率先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国面积最大的公益诉讼补种复绿基地。据统计,从化区国土面积1984.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9.1%,林地面积202万亩,共有古树名木559株;自然保护地27个,总面积59.2万亩,坐拥百万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多管齐下 绘就绿美从化新图景

  科技赋能,智慧监测摸底数。从化区已多点分部建有大气、水等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广泛覆盖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实现环境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实时掌握环境状况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同时采取了创新智慧监测手段,率先在全国开展生物多样性声纹智能监测,探索广州市从化区生物多样性智能平台试点,全面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根据有关统计分析,从化区主要维管植物约两千五百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30种,此外还有30种国际禁止贸易附录II的野生兰花种类。

  强化监管,切实守护动植物。从化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建设“无废城市”,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日常监督,部署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多个专项行动,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保护,使动植物种群得到休养生息。实行巡山护林网格化管理,强化病虫害防治,应用行车记录仪、天翼对讲手机和可视化平台管理等,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境。

  建设自然保护地,促进野生植物就地保护。从化区目前建设有包括野生唐鱼自然保护区、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及从化温泉自然保护区在内的自然保护地27个,总面积59.2万亩,全区大部分野生植物资源均位于自然保护地内,通过建设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有效地保证野生动植物的就地保护工作,有效保护与维育了各类珍稀动植物资源,更是为维持生态平衡、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示范基地,促进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启动从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培育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和从化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水松种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深入全面梳理从化区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经验,实施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种植,在唐鱼自然保护区和风云岭湿地公园种植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水松1000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人为的保护,让众多生物得以在从化这片宝地生存、繁衍。

  生态价值转化 探索“两山”实践成效显著

  绿水青山是从化最大的底色、优势与财富,十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205条河流等丰富的山水生态系统更是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土。野生长鬣蜥、唐鱼、飞瀑草等珍稀野生动植物重现从化,流溪娟鱼、从化荔枝、广花红掌、高山番薯、罗沙西洋菜等特色资源产品闻名遐迩,是从化区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为本、产业强区、绿色发展,全力探索“绿水青山”资源禀赋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价值特色路径的重要体现。

  飞瀑草,一种鲜有耳闻的植物,仅因它只能生产在水质良好并且是流水的环境下。2019年,在广州已消失60余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在鸭洞河流域再次被发现,这充分体现了鸭洞河流域优良生态环境状况。但在此之前,鸭洞河原是一条水土流失严重的河道,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生态设计产业,明确五水共治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措施,全面完工28宗试点项目,总治理河长143.55公里,让鸭洞河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比例达到98%,小流域出口断面水质长年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随着水质的显著提升,水土保持的生态价值充分发挥,唤醒了鸭洞河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飞瀑草重现鸭洞河流域,多种鱼禽在此休养生息。如今的鸭洞河依托生态设计产业集群,打造了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永久会址、上水精品设计酒店、从化良口机场等一张张靓丽名片,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旅产业,2023年共实现产值3亿元,有效带动了周边村落第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两山”转化效果显著。

  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从化区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从化生态建设,以全面建设美丽中国为抓手,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生态资源禀赋,推动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方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州贡献从化力量。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飞瀑草

鸭洞河实景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从化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