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湖位于广州市东北部,水面面积为211万㎡,集雨面积为23.7km2;是鸟类天堂、田园风光、湿地功能体验与公众休闲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现已成为一颗镶嵌在增城城央的璀璨明珠。
一是地势低洼易涝。汛期自然形成的季节性大面积坑塘水面。
二是水质基础不牢。2020年以前荔湖水质为Ⅴ类,氨氮、总磷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三是岸上环境严峻。周边石材经营场所,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经罗岗截污沟流入荔湖。
(一)绘蓝图,启绿美荔湖新篇章
推进规划落实,压实主体责任。推动落实《广州市增城区荔湖新城城市设计方案》等相关规划;加强荔湖街河长制、林长制工作联动。智慧监管,利用无人机常态化开展巡查防控工作,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巡逻管控模式。
(二)筑系统,拓荔湖生态新境
整湖岸。开展荔湖湖岸、低排渠的整治建设、湖岸形态修复及水上平台建设,打造湖心岛公园、环湖碧道、荔堤,构建融合湖光山色和都市活力的生态活力长廊。复生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通过实施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构建和完善多级食物网,形成可自我维持的水体生态食物链。
(三)齐施策,削荔湖入湖污染量
清淤保洁,控源截污。2020年至2023年,罗岗高排渠清淤长度达2150m。对三联村石材市场污染问题进行深入整治。农污治理,提质增效。自2018年开始,建2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道9538.36m,污水收集率约98%。实现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四)复生态,守荔湖碧水清波
碧道连通。通过430余亩鱼塘和140多亩滩池进行生态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42.08亩,种植水生植物面积42.76亩。建设荔湖环岛碧道岸线总长3.6公里。构建水鸟廊道建设生态小岛,形成多点多线的水鸟走廊,为水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修建长13.5千米的慢行系统,吸引许多民众。
(一)碧波织网,联通绘盛景
通过联合调度,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稳定实现“有河有水”。荔湖与正果湖心岛、鹤之洲湿地公园总面积1610亩,串联形成一组天然与人工景观相辉映的景观带。
(二)碧波滟水,荔湖景如画
2022年、2023年水质均为Ⅲ类,提升两个水质类别,稳定达到考核目标。
(三)白鹭翻飞,生态荔湖兴
绿道蜿蜒。荔湖环湖碧道总长13.5km,自然岸线率达94.38%。绿地总面积约16169亩,森林总面积约14336亩,森林覆盖率约为34.44%。串联湿地公园。荔湖水鸟种类达191种,数量达8000只以上;鱼类达88种,湿地总面积达1610亩。
(四)生态驱动,民生福祉节节高
碧道畅,经济旺,碧桂园等龙头入驻荔湖畔,生态生产融合;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农产品品牌化,美丽宜居村遍增城;特色农业兴,阳光玫瑰等果品丰;荔湖获殊荣,多奖傍身,绿色发展典范显。
(一)布局先行,引领荔湖绿色发展新航线
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禀赋,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划。高位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加强“河长制+林长制”联动机制,开展“万人巡河”活动,广泛发动周围群众共同参与水环境综合治理。
(二)三水统筹,绘就荔湖生态安全新图景
切实做好“三水统筹”,引导荔湖治理从单一治理向集中污染防治、生态建设、景观休闲和防洪泄洪为一体的综合治理转变,打造水清岸绿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绿色经济,激活“一湖一江一带一城”新动能
基于生态优势,激活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实现机制。随着兼备生态休闲功能的荔湖建设,吸引一批绿色低碳、智慧产业、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关联产业进驻。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扶持本地特色企业双推进。
(四)以人为本,深化荔湖文化旅游新体验
不断挖掘文化旅游内涵,深入推进“旅游+”发展战略;在重大节日举办庆祝活动、展览展示、艺术表演,为市民提供聚会、交流的场所,增进邻里之间交流互动,增强幸福感
可为城市湖泊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