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MB2C93184J/2025-00824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成文日期: 2025-05-20
名称: 石榴岗河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5-2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石榴岗河

发布日期:2025-05-20  浏览次数:-

河湖介绍.png

  石榴岗河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中东部,起点海珠湖,终点后航道,主河道长5.7千米,集水面积17.5平方千米,河道宽25-160米,上游连通后滘涌、西碌涌、北濠涌等,下游直涌官洲水道,贯穿海珠湿地,是一条保有自然活力的河道。石榴岗河是海珠湖、万亩果林和海珠湿地的主要补水通道,不仅串连起上涌果树公园、海珠湖、龙潭果树公园、瀛洲生态公园,慷慨地滋养了海珠岛东南的大片绿意,与海珠湿地构成了海珠区的“绿心蓝脉”,形成了中心城区不可多得的江、涌、林、湿地于一体的江岛生态系统,也成为沿线那些古老村落的纽带,同时又将是即将闪亮登场的“海珠湾”的腹地河道。


突出问题.png

  随着海珠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违法排放导致石榴岗河水质不断恶化,水生态健康状况堪忧:

  一是沿河两岸商业及工业的发展,造成河道淤泥堆积严重,水流动力不足和城市排涝安全问题等。

  二是受城市化建设的影响,河流调蓄空间逐渐被侵占,犹如“动脉硬化”病症困扰着河流水体自由流通。

  三是生活污水渗漏入河,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平衡,增加了污染物累积。

  四是工业废水违法排放入河,使得水质恶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水生态系统健康受损。

主要做法.png

  一是重建水闸:针对石榴岗河水流动力不足和城市排涝安全问题,重新修建了石榴岗河水闸,新水闸利用潮汐动力,合理控制开闸时间,最大限度转换河涌水体,极大地改善了河流水质,为区内河涌和海珠湿地提供了多源补水路径。

  二是连通水系:海珠区在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6条河涌交汇处开挖出全市第二大人工湖—海珠湖,形成了“一湖六脉”的河湖水网格局,连通了珠江—石榴岗河—海珠湖—海珠湿地—内河涌,增强了河湖水力联系,极大改善了石榴岗河的水生态环境。

  三是系统整治:石榴岗河坚持系统治理方针,对于沿岸涉污企业作坊,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进行整顿。全面推动城中村截污纳管、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等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通“断头管”、补齐“缺失管”、修复“破损管”、疏通“堵塞管”,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四是开展水域监管:建立河湖长+公检法的“1+3”治水模式,全面构筑起水生态环境法治防护网,为强化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支撑和保障。五是科技赋能:综合运用无人机巡航、水质在线监测、群闸联控自动化监控系统、“公安网+盘查”“大数据+预警”等信息化平台,提高石榴岗河处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治理成效.png

  一是水资源优化:石榴岗河水闸利用潮汐动力和合理控制开闸时间,最大限度转换河涌水体,既保证了河流的生态水位,又提升了水质。

  二是水环境改善:治理后的石榴岗河水清岸绿,村民在早晨和傍晚都爱到河边散散步,这里也成了钓友们垂钓的好去处。

  三是水生态恢复:因地制宜实施石榴岗河生态堤岸建设或改造,构建了多样化的堤岸带式植物群落,水生生物多样性也在不断提高。

  四是水管理提升:建立了河湖长+公检法“1+3”治水模式,全面构筑起水生态环境法治防护网。

  五是水经济转型:将水环境治理与产业规划、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做大绿色经济。石榴岗河碧道强大的生态活力点燃了发展新机,进一步带动企业、人才、游客集聚,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是水文化传承:石榴岗河将石溪村龙舟文化元素、岭南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建材相融合,建设亲水平台、亲水步道、观景平台、景观廊架等设施,为休闲步道增添了文化趣味。

经验启示.png

  一是党建引领:石榴岗河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党建带治水,以治水促党建。

  二是法制护航:依托河湖长+公检法“1+3”治水模式,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生态环境领域问题发生,及时制止和惩戒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三是顺应自然:石榴岗河在打通水系连通中利用自然潮汐规律,合理控制开闸时间,增强河涌及海珠湿地的水体置换能力;重新梳理河湖水系,增强河湖水力联系;在水闸建设中融入了岭南传统文化,既提升了防洪能力,又提升了水景观的文化价值。

  四是系统保护:石榴岗河践行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统筹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走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的生态治水之路。五是创新机制:石榴岗河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全面建设“智慧水务”综合体系,切实提高水环境治理保护的系统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