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MB2C93184J/2025-00808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成文日期: 2025-05-19
名称: 鸭洞河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5-2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鸭洞河

发布日期:2025-05-20  浏览次数:-

已编辑图片

  鸭洞河位于从化区良口镇,为山区性河流,发源于大水坑,河流呈东西流向,由东向西依次经过良平村、塘尾村、良明村,在松院口流入流溪河,河道坡降较陡,流域面积60.1平方千米,河长约15.49千米。滚水堰将这条从山上流下的河水分割成一块块“明镜”,“明镜”里倒映着沿岸数不尽的花花草草。桥下,还有3头石塑的水牛驻足河道之中,颇有一番朴拙敦厚之气。这条发源于广州第一高峰天堂顶的山区河流,伴随着山风的窃窃私语,用其蜿蜒流动之态、生态柔美之姿,欢迎着八方来客。

介绍3.png

已编辑图片

  一是洪涝灾害趋于频繁。因鸭洞河属于山区性河流,山洪暴发时冲刷出来的砂石等在河床上大量淤积,影响河道行洪;鸭洞河小流域防水固沙能力逐年下降,地表径流系数降低,洪涝灾害趋于频繁。

  二是生态平衡破坏。随着洪水冲刷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各生态要素之间的良性循环受到影响,流域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三是河流水质污染。人类活动的日趋频繁,直接或间接地的把污染物质排入河中,加之偶见的洪涝灾害把过量泥沙带入河中,引起河流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变化,造成河流环境质量的破坏。

鸭洞河突出问题.jpg

已编辑图片

  一是高位谋划,有计划、有目标、有要求推动治理工作。《广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和《从化区水土保持规划(2021~2030年)》相继对鸭洞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作出明确的指示和安排。区人民政府成立创建鸭洞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区水务局成立鸭洞河治理工作小组。按照鸭洞河实际情况,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提升流域生态价值。

  二是多措并举,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统筹共治。开展鸭洞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鸭洞河堤岸建设、河道清淤、新建跌水堰及河道景观绿化,同时融合了海绵城市建设及碧道建设元素。推进河道岸边带生态修复,以流域内轻度为主、且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实施封禁封育保护。因地制宜开展水土保持林草建设,流域内耕地及经果林配套蓄排水设施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实施“五美”建设,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治理,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建设两岸景观节点及滨水休闲配套设施等。建设当地特色的生态设计小镇,打造生态设计国际会议中心。

  三是创新模式,政府、企业、村民合力长效管护。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河长制”组织管理要求履行主要职责。通过“林长制”制定封山封育保护政策,加强生态修复与治理。生态设计小镇的运营方广州鸭洞河旅游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动承担起鸭洞河的管护责任。以行政村为单元建立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机制,村民共同参与鸭洞河管护工作。

鸭洞河主要做法.jpg

已编辑图片

  一是水环境改善。近三年,流域内重点考核断面水质实现全面达标,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黑臭河涌已全部实现“长制久清”,城市和乡镇级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是水生态恢复。鸭洞河治理工程获得了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设计奖”,打造了从化治水样板,并助力从化成功入围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鸭洞河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有效恢复,在广州消失60多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也在鸭洞河流域发现。

  三是水经济发展。鸭洞河成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小流域建成当年客流量达到50万人次,此后长假期间客流数量保持在10万人次左右。鸭洞河盘活了附近5条村600多亩闲置集体留用地,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同时也形成了上农下禽的立体种植模式。将废弃市场改造成为举办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的高端会场;盘活了废弃30多年的旧葡萄糖厂和闲置多年的旧塘尾村小学,增加了村集体的租金收入以及村民收入。生态设计小镇已进驻生态设计企业84家,每年解决就业岗位100余个。2022年流域内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43万元,是2016年收入的2.5倍。

鸭洞河治理成效.jpg

已编辑图片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多元融合模式。鸭洞河探索出“小流域+”多元融合治理模式。采取“小流域+污染治理”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小流域+生境保育”全面保护生物栖息地、“小流域+全民运动”打造优质生活活动空间,实现治水治产治城的协调统一。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强势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打造优美水生态环境基底,进一步发挥沿线企业内生动力,促使企业更为积极投身发展生态产业,同时村民在生态红利的持续释放下,自发自觉的保护水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坚持多方合作,构建共治共享格局。携手企业共建特色小镇旁的生态河道,由政府主导河道治理工程,开发旅游企业承担后续河滩绿化与养护费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义务巡河、文明劝导、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政—企—村”三方联防联治机制。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水和谐共处。鸭洞河治理优先解决存在洪水安全隐患的河道,提高堤防防洪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充分考虑生物亲水天性,多种形式修建各类亲水构筑物,打造亲水游嬉网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验启示.jpg